沈默殺手『骨質疏鬆』來敲家門怎麼辦?鈣質+維生素D+骨鬆針 有效預防骨折,不再發生!
當出現腰痠、背痛、關節痛,小心!骨質疏鬆已悄悄找上妳(你),「年紀越長、風險越大!」當骨質流失速度大於骨質生成速度,骨質密度隨之下降而造成骨質疏鬆症,提高骨折的風險,所以女性更年期後、男性65歲以上,應平均每兩年主動檢測,觀察骨密變化。一旦有骨鬆情形就應該立刻治療,才能避免骨折及相關併發症發生,影響生活品質。
嘉基骨鬆中心主任也是骨科主治醫師吳政誼表示,我們的骨頭會不斷地經歷「骨質重塑」,年輕時進多(存骨本)、出少(骨質流失),但隨著年齡越大,骨本愈來愈難存,如果不及時補充骨本,會流失越多,慢慢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!骨質流失,骨頭就變空洞了空空的骨質讓骨骼變得脆弱、容易斷裂,也可能出現駝背或因為跌倒而發生骨折。
吳政誼醫師指出,骨質疏鬆症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第四名, 其中女性患者比例較男性高出三倍以上,尤其對停經後婦女的影響更甚。經調查發現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約佔35%,男性約佔25%,患有骨質疏鬆症,若出現「駝背、變矮、腰痠背痛關節痛」,代表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症,這也是自我檢測的最簡單方式,當出現以上症狀時,請帶著心愛的家人到各地骨鬆中心做進一步篩檢治療,拒絕骨折進一步發生。
「三高一低,攏愛注意」,台灣骨質疏鬆症人口眾多,除了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外,應重視低骨質密度,注意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,降低骨折風險。糖尿病友更要注意骨折風險,尤其第一或二型糖尿病患都較容易骨折,其中,第二型糖尿病患比一般人有高達三倍的骨折風險,其中以髖部骨折為最多。
根據資料顯示,台灣髖部(大腿骨)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,與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及手腕處橈骨骨折,皆與骨質疏鬆症有關。據民國110年台灣女性平均壽命84.3歲來推估,台灣婦女將近有三分之一會在一生中發生脊椎體、髖部或腕部骨折。以髖部骨折來說,不僅會造成肉體疼痛,更有80%的患者,在骨折後一年仍無法自理生活。此外,健保紀錄發現,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,男性和女性一年內的死亡率,分別達23%及15%,比許多末期的癌症還高。
家醫科鄭雅綺副主任也建議,首先養成規律運動習慣,特別是阻力(負重)運動能增加骨質生成,加上適當日曬,藉陽光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,強化腸道對鈣的吸收,加速骨骼再造,50歲以上的成人,每天應補充1000毫克鈣質,如一杯240cc鮮奶或兩片乳酪,100公克深色青菜、兩匙的小魚乾、黑芝麻皆可補充200~300毫克鈣質,其他如肉、蛋奶類,小魚乾、傳統豆腐、豆干、黃豆、海帶、紫菜等食物,每天曬太陽至少15分鐘,人體才能生成維生素D,讓?食中的鈣質就能吸收,更要戒除吸菸、酗酒以免干擾造骨細胞的活力。
鄭雅綺表示,一般人在30-35歲前骨質度會達到最高峰,之後便逐年流失;若能在年輕時注重飲食與運動,可建立較佳的骨密度。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,更應在飲食與運動妥適的配合,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。50歲以上停經後女性或有家族史者、吸菸、飲酒,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,建議應定期進行骨鬆檢測,目前『骨質密度檢測』以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(Dual-energy X-ray absorptiometry,DXA)最為精準,主要針對最容易因受骨鬆影響而發生骨折的腰部脊椎、髖部和前臂進行評估,定期骨密檢測可及早診斷治療。全國各地骨鬆中心都有提供完整骨質疏鬆藥物針劑治療,在專業骨鬆專科醫師協助下,即使骨質疏鬆找上門,也可以讓骨折不再發生在自己還有心愛的家人身上,還給大家安心又健康的美好人生。